《活》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读后感1
读了《活》这则寓言后,感觉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爱与被爱的问题;二是自由与放纵的问题。
这只活了100万次的猫,在别人的眼里无忧无虑,幸福快乐无比!而它自己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和幸福感,它活了100万次好像重复了100万次,它都是以不同方式的被人们溺爱着,它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它纯粹是一只漂亮的宠物猫,它的愿望自己不只是一只宠物猫,而是应该是一只有爱和被爱,对人们有价值人有贡献的猫。所以它在活100万次中在别人看来都是幸福快乐的生活,它自己却没有感受到。因为这样“爱”的生活不是它想要的。
为什么它成了野猫后反而感到自己很快乐幸福呢?因为它有了爱和被爱,更重要的一点有自己的责任,所以在人们看来并不理想的生活,它自己却感到很快乐而有意义。所以我们在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不能让孩子放纵。要很好的让她懂得爱的意义、爱的责任。如果只是一如即往的溺爱着她,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她的优点没有得到发挥,她的长处没有被认可,她在生活中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你就是给他再多的爱,她就会像猫一样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的。
《活》读后感2
刚刚收到书时,我便对标题有一些疑惑,作者为何对生与死有着这么大的感触呢?
我继而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书,我一向对那种生啊死啊的书不是太感冒,主要是因为对于生死我也不是太了解。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 读完本书,热爱生活的人,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怀疑生活的人,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憎恨生活的人,会找到热爱的理由。”
“和死亡相比,活着无论多痛苦,都是一种幸运。”是啊,和死亡相比,别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当你忍受着痛苦爬起来看到一抹朝阳的时候;当你睁开眼发现自己还在这世界上的时候;当你能看到万千事物,能听到“唰唰”地风声,能感受到和煦的阳光之时,你都是幸运的……
能支撑人活下去的不是智力,更不是耐力,而是意志力。能使人存活的不是药物,更不是手术,而是你自己。如果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就算是药物想助你一臂之力,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
在安热拉想要呼吸时,她的第一选择是自主呼吸而不是呼吸机。人不能过度依赖于机器,就像依赖于电子产品,当脱离了机器,脱离了电子产品,你该怎么办?
“只有真正面临死亡,人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贵。”“有些医生专门治疗心脏,还有些医生专门治牙、治眼……但谁来治理病人呢?”这句话看似有些冷幽默,但反映了一个问题——“再精密的技术也难以保证一定能治好病”。
作者安热拉说:“我们失掉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份,还有自己的隐私。我们的身体不再是自己的了。”这一点确实说的对,当身体生了病,住进了医院,一切都要听从着医生的吩咐。无论你的身份如何,在医院里,永远是医生最大。
不仅仅是生病,人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要乐观面对生活。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过得快乐,就像最后的一首诗《把每天当末日来拥》。
《活》读后感3
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类读物,但是好在也能给人一些启发。
书中开篇首先提到了人的心智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即便身处同样的境地,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显著不同。但是我困惑的地方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智以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虽然书中对此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对我帮助不大。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在于其将人分成自身系统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两种。前者倾向于享受当下,也不需要多大的物质就可以体验到幸福感;后者是通过在社会竞争中获得尊重,并将其转化成为幸福感。
据此,我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倾向于舒适,因为此时此刻我处于家庭环境中,我的社会系统倾向于是关闭的,因而我感觉不到自己需要努力去赢得什么。但人终究是社会的动物吧。我终究是要融入群体中的,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群体,势必要做一些准备。因此可见,假期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但还是不太有危机意识)
另外,古典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价值和价格“。价值用于描述主体对于某样事物的评价,价格用于描述社会对于某项事物的评价,切记不可把两者相互混淆。拿外表来说,对自己的外貌很重视可能在社会中倾向于得到高评价,但是对于我身来说,它可能就没有那么有必要。
此外,古典中还在书中提到生命是个三脚架,即不可以用一个去弥补另外一个东西,就如同左手不可以替代右手的平衡一样。但是他给“三脚架“的”三只脚“分别是什么下了一个定义,我认为不太可取。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三脚架——具体是哪些,甚至有几只脚都取决于个体看重什么。但是这至少启发了我不要偏颇地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只脚就可以了。
《活》读后感4
“果断决定”+“立刻执行”八字真言,打造极简生活。
人生苦短,必须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
“东西”的存在,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
人生精彩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物品”,而在于“拥有多少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在简单的空间中生活,就不容易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扰乱了心绪。你定能活出自己的风格,发挥出十二分的活力。
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勉强自己,也不要勉强对方,这才是让人际关系细水长流的诀窍。
只要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怀着谦虚的态度度过每一天,我们的心就能平静下来,而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与真正想做的事上。
只要将现在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未来就一定会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你面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平安喜乐,但短暂的辛苦与悲伤,有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越是艰难痛苦的经历,就越能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经验知识,更上一层楼。
幸运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先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比天赋异禀更可贵。
所谓的简而美,不过是要珍惜生活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和每一个重要的人,真心相待 不留遗憾,不浪费光阴,不虚度生命,提升幸福感。
《活》读后感5
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这些年来,不是为了考研而忙碌,就是拼命应对各种考试,找工作。终于,在这段临近毕业的日子,在工作似乎已经定下来的时刻,我也可以好好地腾出手来,捧上一本书,不管其内在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开卷有益,我想书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观点是正确的,别人既然著书立说,总有那么一些思路是值得借鉴的,那就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品味他人的思想吧!
在一个刮风的中午,从快递员那里收到了这本书,当时并未被其所吸引,那会儿想去逛街的心思更胜于读书。在逛完尚品折扣,百无聊赖地回来,途经华堂,被枣糕的香味诱惑,两个好吃鬼跳下公交,又开始为枣糕排起长队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所造成的良心不安,我开始读起这本书来。印象最深的部分当属开篇了。因为他讲的是一个当今最受人关注,最为现实的问题——买房。
“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许想过这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这对于我们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房价居高不下,只能以有心无力作罢吧。既然是要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从一个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他似乎是以一种经济学的方式来衡量买与不买的利弊,收益与成本都摆在那里了,结论就是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无关。也许站在父母的立场,面对儿女的幸福,他们会说,这个作者只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所以,关于这个论点,我暂时还是持观望的态度,买不起的话,这是一种让我们想得开的方法。而且先投资于自身的成长,这确实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成长非常有益的。但是,对于富有无比的人来说,这就另当别论了。书中另一部分,关于职业规划的话题,则是我迫切想知道的。我觉得自己也相当缺乏职业规划,平日也不曾缺少对职业的思考,但大都浮于表面,缺少系统性。
古典的书里则提供了一种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一个人白头偕老。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年轻的时候,应该凭着好奇心尽可能多地尝试和体验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最后自己专注于投资其中一个。最糟糕的是年轻的时候你看到什么都想做一辈子,等到年老的时候,你还总是这样,什么都只能做一阵子。看了这段话,我不禁在想,那么对于找工作的迷茫与痛苦,我还应该有那么多吗?既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不是选择自己一辈子的事业,那我用得着那么纠结吗?
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个行业做过十年,你是精华;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神病——企业开始不断开始的人,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另有一句:“哪个行业最好?哪个行业都好,只是看你能不能耐得下去,不去开始新的一摊。”所以,在毕业之前,当我一旦选定了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不会再轻易去更换,在一个岗位上有深厚的积累,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精心耕耘,那才是我该做的。
另一收到启发的则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男人)负责满足外界要求,而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系统给我们的已经足够了,而感觉不到幸福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一种将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很久没写东西,文笔都不流畅了,还想把这本书中的精彩部分做一个摘抄,以便让自己能多从其中汲取一些营养。
《活》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的一部著作:《城南旧事》之一的《活玩意儿》。看完之后内心有了许多疑惑和不解。
《活玩意儿》主要讲了林海音和小伙伴们童年时期的玩物,例如蚕啊,槐树虫啊,小蜗牛啊,小蝌蚪啊等。这些小玩意儿不仅有趣,还给林海音和小伙伴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不少情趣。
不过呢,现在这些小玩意儿越来越难找了。因为啊,如今的城市里,现在很难找到一颗桑树。没几个小孩见过槐树,槐树虫更是少得可怜。蜗牛至今已近不见了踪影。小蝌蚪也不再在湖泊池塘里出现了。它们都去哪儿了?谁可以告诉现代的孩子啊?据统计,1978年至1980年底,绿色在一点点减少,黄沙在一点点蔓延,平均每年毁林22亩,森林覆盖量逐渐降低。为什么?我们株洲,湘江母亲河的含沙量在提升,水生生物的'尸体漂浮在江面上,水位愈来愈少,污水在蔓延……可怜的湘江啊!好好问问自己,当你排放污水时,是否想起了她那千疮百孔的脸哪!
林海音的童年,在自然中成长;现代孩子的童年,早已失去童趣。大人哪!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美好童年吧!
《活》读后感7
身为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孩子需要不断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在这整个过程中就要起到正确引导作用,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家长呢?抱着这样的态度,我翻阅了这本《1-2年级 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这本书详细解读了孩子在这个关键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孩子次阶段的种种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以大量翔实、现实的案例进行例证,并提供了种种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办法。
读了这本书,发现我有很多理念都和作者不谋而合。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我深以为然。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依靠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是坚持。书中提到“21天法则”,即连续21天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只要坚持不懈,好习惯自然养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的提醒孩子坚持。诚然,当好习惯变成了自然而然,对于孩子这样的白纸来说岂不是受用终身。记得我儿子很小的时候不爱刷牙,刷牙不认真导致蛀牙,在看过牙医了解牙齿的重要性以后,他对刷牙一事从自己心理上产生了重视,我每天早晚提醒他,并不定期检查他是否认真刷牙,一段时间以后,良好习惯形成,早上起床后和晚上洗漱前必然先去刷牙。同理,如果每天晚上作业完成后,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阅读能力提高还是知识量增加,好处都是巨大的。反之,有的孩子缺乏正确引导,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晚上要看长时间的电视,或者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对视力有害不说,大脑也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孩子的智力水平必将落后于爱阅读、勤思考的同龄孩子。
书中提到要重视孩子的情商发展,培养孩子懂礼貌、爱劳动,对人公正、平等、真诚、友爱、懂得感恩、有同情心、能够独立完成事情、关心国家大事,懂得人情世故,学习生活上有主见,只要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就不要干预。我一直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事实上除了一些专业人员以外,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都不会太大,区分高下的正是“情商”。情商高的人更能适应社会,他们生活能力更强、幸福指数更高,好在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的,既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要努力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今年暑假孩子和他爷爷奶奶出去访友,回来还用自己的零花钱分别给我和他爸爸带了礼物,给我买的是一支发簪,给他爸爸买的是一瓶香辣火腿酱。看着他小小年纪就懂得感恩,心思细腻还能根据父母的喜好买礼物,令我感动不已,深深觉得这几年的心力没有白费。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对孩子学习生活干预有些多,大人的生活经验是何其丰富,看见孩子做的不当难免想要纠正,可是干预过多也许会造成孩子缺乏主见,再次提醒只要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就不要干预。
这本书上还提供大量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值得父母们借鉴学习。
《活》读后感8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需要你去尝试,所以看完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以后得工作生活中多去尝试一些事,有时逼自己干一些不情愿或者不擅长抑或感兴趣的事,刚开始可能你会出现焦虑、煎熬、痛苦,但是慢慢的你会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甚至会享受其中。即便是失败了,也无所谓,因为你没有遗憾,你可以朝下一个目标前进。
什么样得工作会让你有价值,有意义,有成就感?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这些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想想,价格与价值不一样,我们要活的有价值,而不是社会给予给我们的价格标签。
计划好做,可是坚持执行计划却是很难的,冲动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定计划,一定要想好后再去做计划,有弹性的去执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生活往往会有很多变数,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任何事,成功或者失败都可以看的淡一些,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好好的活着。
希望自己可以一点一点的变成自己想成为得人,而不是别人评价中的人,学会自爱,不为不值得事焦虑,好好生活着,没有low的生活,只有很low得活法。
《活》读后感9
首先在这里感谢一下老师,给我们家长推荐了一本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科教书,对于刚升入2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带着一丝兴奋,很快找到了这本书,通篇快速的看了一下,里面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心情是比较复杂的,既开心又惭愧,开心的是所有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有能应对解决的方法,惭愧的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多么的无力和苍白。心情很忐忑,感觉之前的教育方法很愚蠢很无知。
我是李妍诺的父亲,以前孩子的学习我是基本不过问的,都是孩子妈妈负责的,孩子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习惯我其实是一直看在眼里的,只是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不对的行为,我都归根于她年纪小,大脑发育不完全,以后会自己改善,包括妈妈的教育方法,有优点有缺点,其中,我没有充当起教育孩子的角色,这个首先就是完全错误的,书上也说了,父亲在教育孩子中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带有绝对的性格色彩的,往往一个男性会比女性更有说服力,当然还是要讲究教育方法的,以往我们都是比较急性子的,真的和书里说的一样,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动了手,直到今天看来,那些方法还真行不通,因为粗心,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都没有改正过来,是我们方法用的不对,教育孩子,要把自己融入孩子的思想里去,而不是以一个大人的身份,对孩子进行呼哧,对他的学习和性格要引导和耐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症下药,以后无论多忙,都要多花点时间多陪陪孩子,参照书上的方法纠正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培养出他对学习的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读后感10
见到这个题目,你们可能会心惊胆战,活吞毒蛇的人,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一个名叫李韦心的人,他就是活吞毒蛇的人。他的父亲是捕蛇高手,他在7岁的时候,看到毒蛇不害怕,还挺有意思,就和毒蛇玩起来,玩着玩着,就把一条毒蛇吞了下去,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不觉得难受,反而很舒服,从此他经常吞毒蛇、蜈蚣等剧毒动物。
他除了吞毒蛇外,还有拿手好戏,让一条手指粗的毒蛇穿过鼻孔,然后从自己张开的口中爬出来,这种表演,让观众惊叹不已。
专家对李韦心的血液进行化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异常,但他的胃却比正常人的胃大三分之一。他不能吃鸡肉,一吃鸡肉就反胃;他不能喝糖水,只要喝一小口,就会呕吐不止。可如果长时间不吞毒蛇,就会感到全身无力;如果吞的是无毒蛇,也会感到胃胀不舒服,好像不消化似的。
活吞毒蛇的人不止李韦心一个,山西省什贴村的一个农民叫孙庆顺,他也爱吃毒蛇,还喜欢吃蝎子。多年来,他先后吃了800条毒蛇,长的达2米,短的也有30厘米。现在的他已经是70岁了,但身体依然强健,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这两个活吞毒蛇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尤其是孙庆顺,一些蛇见到他,就盘起来,非常听话,任由他摆布。他们这种奇特的嗜好,专家们还没有研究出来。如果是我们见到毒蛇的话,都会退后三尺,而他们则不害怕,活吞毒蛇,真勇敢。但是,我建议我们小孩子们不要模仿他们,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昨天,我看到电视新闻中说起一个美国中学生,从电脑中看到有“用火烧身”的一个节目,他就在家里模仿,最后导致他身体中有90%烧伤,给他一生带来了痛苦。
总之,我们见到有绝活的人,千万不要模仿,因为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如果我们模仿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16-04-26 081818/456477.html